经常腰扭伤可能由腰部肌肉力量薄弱、柔韧性差、姿势不良、腰部本身存在病变及外界环境因素等引起,需针对性采取锻炼、拉伸、保持正确姿势、就医检查及注意腰部保暖干燥等应对措施来减少腰扭伤发生。
一、腰部肌肉力量薄弱
原因分析:肌肉力量是维持腰部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腰部肌肉力量薄弱,在日常活动或轻微动作时,就难以有效稳定腰椎,容易发生扭伤。例如,长期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人群,腰部肌肉得不到足够锻炼,力量会逐渐下降。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会自然流失,腰部肌肉力量也会相应减弱,更易出现腰扭伤情况;年轻人如果本身运动习惯不良,也可能导致腰部肌肉力量不足。
应对措施: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腰部肌肉锻炼,如平板支撑、小飞燕等动作。平板支撑能锻炼腹部、腰部及背部的肌肉,增强核心肌群力量;小飞燕则主要针对背部肌肉,有助于提升腰部稳定性。这些锻炼需要长期坚持,一般每周进行3-5次,每次根据自身情况保持一定时间,逐渐增加强度。
二、腰部柔韧性差
原因分析:腰部柔韧性不佳会限制腰部的正常活动范围,当进行一些扭转、前屈后伸等动作时,腰部组织受到的应力不均衡,容易引发扭伤。柔韧性差可能与长期不活动、缺乏拉伸有关。比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的人,腰部肌肉和韧带得不到充分伸展,柔韧性下降。在性别方面,一般来说男性相对女性腰部柔韧性可能稍差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活动和拉伸情况。对于有腰部疾病史的人,由于曾经的损伤可能导致腰部组织粘连等情况,也会使柔韧性降低。
应对措施:平时要注重腰部的拉伸练习,如站立位体前屈,双脚与肩同宽,缓慢向前弯曲上半身,尽量让双手触摸地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再缓慢抬起;还有坐姿体侧屈,坐在椅子上,一只手向上伸直,另一只手向同侧腿部拉伸,左右交替进行。这些拉伸动作可以每周进行3-5次,每次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逐渐增加拉伸幅度。
三、姿势不良
原因分析:长期不良姿势是导致经常腰扭伤的常见原因。例如,长时间弯腰工作、伏案工作时含胸驼背、坐姿歪斜等,都会使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处于不正常的受力状态,久而久之,腰部的正常生理曲度可能发生改变,增加腰扭伤的风险。从生活方式来看,很多人习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这会导致头部前倾,进而影响腰部的姿势,使腰部承受额外的压力。年龄较大的人如果本身脊椎退化,不良姿势对腰部的影响会更明显;青少年如果在生长发育阶段姿势不良,也可能为成年后的腰部问题埋下隐患。
应对措施: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站立时应保持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脊柱处于中立位;坐姿时要保持腰部挺直,臀部尽量靠在椅子后部,双脚平放在地面;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伏案工作,每隔一段时间要起身活动一下腰部,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同时,选择合适的座椅和床垫也很重要,座椅应能提供良好的腰部支撑,床垫不宜过软或过硬,以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
四、腰部本身存在病变
原因分析:一些腰部本身的病变也会增加腰扭伤的易感性。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会刺激周围神经组织,同时使腰部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扭伤;腰椎滑脱患者,腰椎椎体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腰部的结构和力学关系异常,容易出现腰扭伤情况;腰椎骨质增生的患者,增生的骨质可能会刺激周围组织,影响腰部的正常活动,增加扭伤风险。从病史角度讲,既往有腰部外伤史但未完全恢复的人,腰部组织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修复不良,也更容易再次发生腰扭伤。
应对措施:如果怀疑腰部本身存在病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腰椎X线、CT或MRI等检查,以明确具体病情。对于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引起的情况,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辅助治疗等,但具体治疗方案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保护腰部,避免腰部受到突然的外力冲击。
五、外界环境因素
原因分析:外界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经常腰扭伤。比如,寒冷刺激会使腰部肌肉痉挛,降低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增加扭伤风险;潮湿的环境可能影响腰部血液循环,使腰部组织的柔韧性和稳定性下降。在季节变化时,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潮湿,更容易出现腰扭伤情况。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寒冷潮湿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差,更容易受到影响;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也面临更大的腰扭伤风险。
应对措施:要注意腰部的保暖,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可以佩戴护腰,保持腰部温暖;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久留,当处于潮湿环境后要及时更换干燥的衣物,保持腰部干燥。同时,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衣物,保持身体处于舒适的环境状态,减少因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腰扭伤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