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有六个阶段,第一阶段3-5岁多为简单运动抽动,生活节奏改变可稍加重;第二阶段4-7岁左右为简单发声抽动,有家族史需营造宽松环境;第三阶段7-11岁左右为复杂运动抽动,学校受影响会加重症状;第四阶段10-14岁左右为复杂发声抽动,社交受影响需心理疏导;第五阶段12-16岁左右症状波动,压力事件可致波动,要帮建应对压力方式;第六阶段14岁以上逐渐缓解,部分女孩稍早,家长要关注心理及身体发育。
年龄与性别因素:通常多见于3-5岁的儿童,性别上无明显严格差异,男孩相对可能稍多一些。此阶段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比如眨眼、耸鼻子、歪嘴等,这些抽动往往比较短暂,程度较轻,孩子可能自己还不太能明显控制,但发作频率相对不高,一般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孩子自身可能也不太会特别在意这些小的抽动表现。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孩子近期生活节奏突然改变,比如换了新环境、学习压力突然增加等,可能会诱发或使这个阶段的症状稍有加重,但一般不严重。
第二阶段:简单发声抽动阶段
年龄与病史因素:一般在4-7岁左右,部分孩子可能有家族中类似疾病史的话,可能相对更容易进入这个阶段。简单发声抽动表现为清嗓子、吸鼻子发出的声响等,发声抽动相对运动抽动来说,孩子可能更难自主控制,而且可能会引起周围人的关注,从而给孩子带来一定心理压力,不过此时症状还是相对单一且程度较轻。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有家族抽动症病史的儿童,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其日常行为表现,一旦发现有发声抽动倾向,要及时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减少对孩子的指责和过度关注,避免因心理压力过大而使症状加重。
第三阶段:复杂运动抽动阶段
年龄与性别因素:7-11岁左右较为常见,性别上依旧男孩可能稍多。复杂运动抽动表现为比较复杂的动作,比如蹦跳、旋转、触摸异物等,动作相对协调但比较怪异,孩子自己控制起来更困难,发作频率可能会有所增加,并且开始影响孩子在学校的正常活动,比如在课堂上出现这些复杂动作可能会干扰学习,也可能引起同学的异样眼光,给孩子心理带来一定负担。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嘲笑或不恰当对待,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进而使复杂运动抽动的症状加重,所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同学关系对孩子很重要。
第四阶段:复杂发声抽动阶段
年龄与病史因素:10-14岁左右,有家族病史的孩子如果前期症状控制不佳,可能更易进入此阶段。复杂发声抽动表现为发出类似咳嗽、尖叫、秽语等比较复杂的声音,秽语可能是不自主地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词语等,这些发声抽动往往比较突兀,会严重干扰周围环境,也会让孩子在社交场合中陷入尴尬境地,心理压力极大,可能会出现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
特殊人群提示:此阶段的儿童在社交方面受到较大影响,家长要多给予心理疏导,带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比如找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帮助孩子缓解因症状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在学校要和老师沟通好,让老师理解孩子的情况,避免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
第五阶段:抽动症状波动阶段
年龄与性别因素:12-16岁左右,性别差异可能逐渐不那么明显。这个阶段症状会出现波动,时轻时重,可能在某些压力大的时候症状加重,比如考试前、家庭关系紧张时等,而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症状可能有所减轻。孩子自身对症状的感受也会随着波动而变化,当症状减轻时可能稍有放松,症状加重时又会陷入焦虑不安。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事件都可能成为症状波动的诱因,所以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应对压力的方式,比如通过运动、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也有助于稳定症状。
第六阶段:症状逐渐缓解阶段
年龄与性别因素:14岁以上,部分女孩可能相对男孩症状缓解稍早一些。此阶段症状开始逐渐减轻,发作频率降低,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大多数孩子到青春期后期症状会明显改善,甚至基本消失,但也有少数孩子可能会遗留轻微症状。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即将度过抽动症主要阶段的儿童,家长要继续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同时要注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发育情况,保证营养均衡、充足睡眠等,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