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出血情况)、体位护理(平卧位且呕血时头偏向一侧等)、饮食护理(急性期禁食、恢复期逐步过渡饮食)、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管道护理(如胃管护理)、基础护理(口腔和皮肤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若血压进行性下降、心率持续增快,提示出血可能仍在继续。例如,研究表明,心率增快超过100次/分且血压下降时,需高度警惕休克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皮肤色泽等情况,如儿童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可能提示失血较多。
2.出血情况观察:观察呕血及黑便的颜色、量、次数。呕血呈鲜红色提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较大,若呈咖啡色则多为陈旧性出血。黑便呈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若黑便稀薄且次数增多,说明出血仍在活动。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可能迅速出现严重后果,需更加细致观察出血相关表现。
体位护理
1.卧位选择: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将下肢适当抬高,以保证脑部血液供应。对于有呕血的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儿童患者在卧位时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呕吐物堵塞气道。老年患者卧位时要注意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防止发生压疮。
饮食护理
1.急性期饮食:急性大出血期间需禁食,防止进食加重出血。对于儿童患者,禁食时间需根据病情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因过早进食导致出血复发。
2.恢复期饮食:出血停止后可逐渐给予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例如,可先给予米汤、藕粉等,逐步增加摄入量和食物种类。老年患者在饮食过渡过程中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避免粗糙食物刺激消化道,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
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患者因突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安慰,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措施,缓解其焦虑情绪。儿童患者可能因陌生环境和疾病产生恐惧,护理人员需通过亲切的态度、轻柔的操作来安抚儿童,如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老年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担忧加重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其诉求,给予关心和鼓励。
管道护理(如有)
1.胃管护理:若患者放置胃管,需保持胃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胃管扭曲、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若引流液突然增多且呈鲜红色,提示有再出血可能。儿童患者胃管护理要注意固定牢固,避免患儿自行拔除胃管,同时要注意观察胃管周围皮肤情况,防止发生皮肤损伤。
基础护理
1.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等,防止口腔异味引起患者不适,减少细菌滋生。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其年龄的口腔清洁方法和用品,如使用柔软的纱布擦拭口腔等。老年患者口腔自洁能力下降,更需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皮肤护理: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受压部位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儿童患者皮肤娇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选择合适的床单材质,防止擦伤皮肤。老年患者皮肤松弛,更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压疮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