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外观与症状表现各异,可通过距骨倾斜试验和抽屉试验检查关节稳定性,还可借助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外观与症状表现
(一)轻度扭伤
外观:脚踝部位可能仅有轻微的肿胀,皮肤颜色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淤血斑。
症状:受伤时可能有短暂的疼痛,但是行走时仍能基本负重,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一般不影响正常的日常活动,比如可以缓慢行走短距离。这种情况通常是脚踝的韧带受到轻度拉伸,没有出现撕裂等较严重损伤,常见于运动中不太剧烈的扭伤情况,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生活方式上如果运动姿势稍有不当等容易引发。
(二)中度扭伤
外观:肿胀比较明显,局部皮肤可能会有轻度的淤血,呈现出青紫色的小片状瘀斑。
症状:疼痛较为明显,行走时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负重能力下降,可能只能部分负重行走。此时脚踝的韧带已经有部分纤维撕裂,但还没有完全断裂,这种情况在运动爱好者中较为常见,比如篮球运动中快速变向时容易出现,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病史方面如果既往有脚踝扭伤史则相对更易出现中度扭伤。
(三)重度扭伤
外观:肿胀非常严重,皮肤淤血范围较大,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皮下血肿,甚至皮肤表面有张力性水疱。
症状:疼痛剧烈,往往难以站立和行走,脚踝部位可能出现明显的畸形,这是因为韧带完全断裂,关节的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重度扭伤常见于高能量损伤,比如从高处坠落脚部着地、严重的运动暴力撞击等,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对于儿童来说,骨骼和韧带相对更脆弱,更容易在不当外力下出现重度扭伤,病史方面如果有严重外伤史则风险更高。
二、关节稳定性检查
(一)距骨倾斜试验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放松下肢,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远端,另一手握住足跟,将足跟内翻和外翻,观察距骨相对于胫骨的倾斜情况。
判断标准:轻度扭伤时,距骨倾斜角度较小;中度扭伤时,距骨倾斜角度增大;重度扭伤时,距骨倾斜角度明显增大,且伴有明显的异常活动。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力度要适当调整,儿童骨骼柔软,力度过大可能造成二次损伤,要轻柔操作。
(二)抽屉试验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屈膝90°,检查者用双手握住足跟,向前拉和向后推距骨,观察距骨相对于胫骨的移动情况。
判断标准:轻度扭伤时,距骨移动度较小;中度扭伤时,距骨有一定程度的移动;重度扭伤时,距骨移动度明显增大,提示韧带完全断裂,关节稳定性丧失。对于老年人群,本身关节退变可能影响结果判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检查时要注意动作缓慢、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三、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
(一)X线检查
作用:可以初步观察脚踝骨骼是否有骨折情况,同时能大致判断关节的对位对线情况。
表现:轻度扭伤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中度扭伤可能显示关节间隙稍有增宽等间接征象;重度扭伤可能发现骨折以及关节明显的移位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进行X线检查时,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并且对比既往X线片有助于更准确判断。
(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作用:能够清晰显示脚踝软组织情况,包括韧带、肌腱、滑膜等结构是否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
表现:轻度扭伤时可能仅见韧带轻度水肿;中度扭伤可见韧带部分纤维撕裂;重度扭伤可见韧带完全断裂,同时可能伴有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水肿、出血等情况。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进行MRI检查时,要告知医生自身情况,因为MRI是通过磁场成像,一般来说对孕妇相对安全,但仍需谨慎操作,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检查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