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7
4594次浏览
梗阻性黄疸通常由于肿瘤、结石、炎症、胆道畸形、寄生虫等因素导致。
1、肿瘤
十二指肠壶腹癌、原发性肝癌、胰头癌等肿瘤性病变会压迫胆道,造成胆道梗阻,影响胆红素代谢,从而引发梗阻性黄疸。
2、结石
如果患者有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等,也会使胆管变窄,导致体内的胆汁排泄受阻,形成胆汁淤积,导致患者体内胆红素升高,形成梗阻性黄疸。
3、炎症
病毒性肝炎、胰腺炎等急慢性炎症会引起胆道充血、水肿,导致胆道狭窄或堵塞,引发梗阻性黄疸。
4、胆道畸形
胆道闭锁、胆管扩张等胆道畸形会出现梗阻性黄疸。
5、寄生虫
感染蛔虫、胆道姜片虫等寄生虫均会导致胆管发生堵塞,引起梗阻性黄疸。
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
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以遵医嘱使用吉西他滨、氟尿嘧啶、顺铂等化学药物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症状。胆道蛔虫病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可以使用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驱虫药治疗。
2、放射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经过内镜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选择腔内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
胆道畸形患者可以通过肝空肠吻合术治疗胆道闭锁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胆道重建手术治疗胆管扩张。胆石症、胆道感染者则可以通过胆囊切除术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