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9-29
9978次浏览
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症状包括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恶心呕吐等,体征有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等,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CP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急性胆管炎是一种胆道系统的急重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关于急性胆管炎的诊断方法:
1.症状:
腹痛:多发生在剑突下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呈弛张热或间歇热型。
黄疸: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尿色深黄,大便呈陶土色。
恶心、呕吐: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2.体征:
皮肤、巩膜黄染: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是急性胆管炎的典型体征之一。
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右上腹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墨菲征阳性。
肝肿大、肝区叩击痛:肝脏可肿大,有肝区叩击痛。
胆囊肿大:胆囊区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明显的压痛。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
血培养:可培养出病原菌。
其他:如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可轻度升高。
4.影像学检查:
B超:可显示胆管扩张、胆管内结石等病变。
CT:有助于明确胆管炎的病因、病变范围及有无并发症。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可了解胆管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5.诊断标准:
存在胆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白细胞计数升高。
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胆管扩张或胆管内有结石等。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和黄疸。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急性胆管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此外,急性胆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保肝、利胆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解除胆道梗阻的根本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严重者可能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
总之,急性胆管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多方面因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