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6
4466次浏览
肾炎高血压是因肾脏实质性或肾血管性病变引起的高血压,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是其主要症状,可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B超、肾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降压治疗等。
肾炎高血压是指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症状上,肾炎高血压既有肾炎的表现,又有高血压的表现。以下是关于肾炎高血压的一些信息:
1.病因:
肾实质性高血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
2.症状:
蛋白尿:尿中蛋白含量增加,可出现泡沫尿。
血尿:尿中红细胞增多,可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高血压:血压升高,可出现头痛、头晕、鼻出血等症状。
水肿:轻者仅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
其他:可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症状。
3.检查:
尿常规: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
肾功能检查:可了解肾脏的功能情况。
肾脏B超:可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情况。
肾血管造影:可明确是否存在肾血管狭窄。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劳累和感染。
降压治疗:根据血压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对因治疗:积极治疗肾炎等原发病,可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5.预后:
肾炎高血压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肾炎高血压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降压治疗、对因治疗等。同时,需要注意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劳累和感染,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