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3
5900次浏览
慢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其他,如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休克等。
慢性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主要病因如下:
1.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约占60%~80%。
2.药物性肝损伤:长期或大量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降脂药等,可导致肝损伤,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肝衰竭。
3.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发展为慢性肝衰竭。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肝衰竭。
5.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可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发展为慢性肝衰竭。
6.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可导致肝脏代谢异常,进而发展为慢性肝衰竭。
7.其他:如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等,可导致肝脏淤血、缺氧,进而发展为慢性肝衰竭。
总之,慢性肝衰竭的病因复杂,病情严重,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