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9138次浏览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和口腔内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需要与手足口病、咽结合膜热、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患儿、加强锻炼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要注意。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口腔内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以下是关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一些严肃医疗原创精编信息:
1.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发热:体温通常在38℃~40℃之间,可持续2~4天。
口腔疱疹:在口腔内可见多个小疱疹,直径约2~5毫米,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疱疹主要位于腭咽弓、软腭、悬雍垂等部位,也可累及扁桃体、颊黏膜等。
咽痛:患儿可出现咽痛、吞咽困难、流涎等症状,尤以进食时更为明显。
其他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2.疱疹性咽峡炎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手足口病除了口腔疱疹外,还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
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眼部刺痛等症状,病程约1~2周。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咽痛、发热等症状,扁桃体可有脓性分泌物。
3.如何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药物治疗:可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口腔局部可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开喉剑喷雾剂等药物。
对症治疗:如发热可使用退烧药,咽痛可使用镇痛药等。
4.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肠道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饮用生水。
避免接触患儿: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避免接触患儿可减少感染的机会。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特殊人群需要注意什么?
孕妇:孕妇感染肠道病毒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感染,甚至早产、流产等。因此,孕妇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儿。
婴幼儿:婴幼儿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可能会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肠道病毒后,病情可能会比较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这类人群应注意避免接触感染者。
总之,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儿,以减少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