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6091次浏览
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等方式传播,高危人群需注意预防和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具有传染性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其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具有传染性的肺炎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的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这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方法包括: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等。
2.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3.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对于高危人群,可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等。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总之,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治疗。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