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1
4807次浏览
慢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包括:有慢性肝病史或肝衰竭相关诱因,出现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黄疸进行性加深,白蛋白明显降低,PTA进行性降低,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降低,有出血倾向,出现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肝脏合成功能减退,肝脏影像学检查有肝硬化或慢性肝病的特征。
根据慢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以下是一篇严肃医疗原创精编的
一、诊断标准
1.有慢性肝病史或肝衰竭相关诱因。
2.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3.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μmol/L。
4.白蛋白明显降低,PTA进行性降低,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降低。
5.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
6.出现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7.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胆碱酯酶活力降低等。
8.肝脏影像学检查有肝硬化或慢性肝病的特征。
二、相关解释
2.诱因:包括感染、饮酒、过度劳累、药物等。
3.黄疸:是肝衰竭的重要表现,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
4.白蛋白:由肝脏合成,降低提示肝脏合成功能下降。
5.PTA:即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反映肝脏的凝血功能。
6.胆碱酯酶活力:降低提示肝功能受损。
7.出血倾向:由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
8.肝性脑病:是肝衰竭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
9.腹水:由于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减退等原因导致。
10.肝肾综合征: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
11.肝脏合成功能减退:还可表现为白蛋白降低、胆固醇降低等。
12.肝脏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有助于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三、关键信息
1.慢性肝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
2.对于有慢性肝病史或肝衰竭诱因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应高度怀疑。
3.确诊需要进行详细的肝功能检查、肝脏影像学检查等。
4.治疗应针对病因、并发症进行综合治疗,包括保肝、抗病毒、支持治疗等。
5.定期复查和监测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温馨提示
1.慢性肝衰竭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2.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遵医嘱服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4.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5.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