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3
3640次浏览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包括病因治疗、改善症状和改善预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病因治疗: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纠正心律失常,停用影响心功能的药物。
改善症状:包括休息、限钠、利尿剂、扩血管药物、正性肌力药物等。
改善预后: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等。
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有哪些?以下是严肃医疗原创精编的相关信息:
1.病因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治疗各种影响心功能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停用可导致心功能恶化的药物。
2.改善症状:
休息:休息可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脏氧耗,对心功能不全患者有利。
限钠:心衰患者体内水钠潴留,故需限制钠盐摄入,心衰急性发作伴有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需严格限制钠摄入<2g/d。
利尿剂:可消除水肿,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
扩血管药物: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常用药物有硝酸酯类、硝普钠等。
正性肌力药物:适用于慢性心衰症状控制不佳,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常用药物有洋地黄类(地高辛)、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3.改善预后: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改善心室重塑,降低死亡率。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室重塑,降低死亡率。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伊伐布雷定:适用于窦性心律且心率≥70次/分,有症状的慢性HF-REF患者,可降低HF患者的死亡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