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5-13

9469次浏览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引起的严重损伤并发症,病因包括骨室内压力增高和血供中断,症状有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皮肤色泽改变和脉搏减弱或消失,治疗方法是立即解除压迫、脱水消肿、切开减压,预防方法包括正确处理骨折、注意包扎和固定的松紧度、及时处理肢体肿胀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肌肉坏死、挛缩,甚至截肢。以下是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一些重要信息。

一、病因

1.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骨折、包扎过紧、严重的局部压迫等原因,可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形成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

2.血供中断

当外固定过紧、肢体严重肿胀、局部压迫或血管受外界直接损伤时,可导致血管腔受压,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从而引起血管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导致肌肉缺血性坏死。

二、症状

1.疼痛

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最早期的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且止痛药无效。

2.感觉异常

患肢出现麻木、感觉过敏或减退。

3.运动障碍

肌力减退,肌肉瘫痪,出现“屈肌挛缩”畸形。

4.皮肤色泽改变

皮肤苍白、发绀、皮温降低。

5.脉搏减弱或消失

由于血管受压,导致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三、诊断

1.病史

有外伤、包扎过紧、肢体肿胀等病史。

2.症状和体征

出现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皮肤色泽改变和脉搏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和体征。

3.X线检查

可排除骨折等其他疾病。

4.肌电图检查

有助于判断神经肌肉功能。

四、治疗

1.立即解除压迫

去除包扎物,松解外固定。

2.脱水消肿

给予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减轻肿胀。

3.切开减压

一旦确诊,应立即行切开减压术,切开筋膜减压,解除血管受压。

4.其他治疗

包括高压氧治疗、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等。

五、预防

1.正确处理骨折

避免过度牵引,防止骨折端移位压迫血管和神经。

2.注意包扎和固定的松紧度

避免过紧,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3.及时处理肢体肿胀

抬高患肢,给予冷敷、利尿剂等。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

总之,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肢体,避免受伤,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通常指由于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体征和症状。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处理?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一般会出现患侧肢体疼痛的症状,并且可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患者还会出现活动障碍、感觉障碍、皮肤张力增大,以及局部肌肉硬度增加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发热、血尿、少尿等情况。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减轻筋膜室内的压力。通常还可以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或者甘露醇注射液
骨筋膜室综合征5p症状?
高福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肢体由于损伤产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后会造成5P症状。5P症状分别是指以下几种症状:首先会造成无脉症状,在肢体的远端由于血液供应的丧失,因此造成没有动脉搏动。其次会表现出肢体的麻痹症状,这是由于神经由于失营养而产生的感觉异常。此外还会产生皮肤的苍白发现,并且会造成皮肤的感觉异常,而且还会造成肢体非常剧烈的
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处理?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多发生于小腿,是由于小腿部肌肉受到碾锉、挤压,肿胀严重,压力过大,逐渐表现出肌肉坏死;同时对血管神经挤压影响肢体远端血运而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人可以表现出小腿和足部重度肿胀、足趾末梢皮肤的青紫或苍白、活动足趾会表现出剧痛、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发现骨筋膜室综合症后,要立即将严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肢体由于骨折等重大的创伤表现出骨筋膜室综合征之后,会产生典型的5P征,这5P征的临床表现如下:1、远端肢体苍白,这是由于产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后近端的动脉供血丧失,因此造成远端肢体苍白。2、皮肤感觉异常,主要是由于压力以及血液供应丧失造成的感觉异常。3、还会有无脉的症状,无脉主要是由于肢体近端病变造成血
骨筋膜室综合征5p征的症状?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发生筋膜间隙综合症时,病人会出现典型的5P征,包括:一、局部疼痛,在进行足趾的牵拉时这一种症状加重;二、局部皮肤苍白,甚至表现为大理石样;三、无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四、麻痹;五、局部感觉异常。
胫骨骨折手术后多久能正常走路
霍延青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胫骨骨折手术后可能3-6个月左右可以正常走路。 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若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并且体质较好,恢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通常3个月左右可以正常走路。但是如果患者体质较差,术后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炎症反应或者是并发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可能导致恢复期延长,需要6个月左右才可正常走路。
骨折早期并发症有哪些
叶进 主任医师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三甲
骨折早期并发症有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 1.休克 休克主要发生于严重的骨折,比如骨盆骨折、股骨骨折等,大量出血以及剧烈疼痛可导致休克的发生。这是因为严重的创伤会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组织血液灌流不足,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2.脂肪栓
属于早期骨折并发症的是
霍延青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属于早期骨折并发症的是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 1、休克 骨折,尤其是严重的骨折,如骨盆骨折、多发性骨折等,可导致大量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这是因为严重的创伤使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不能维持重要器官的正常灌注。 2、脂肪栓塞综合征 骨折后,骨髓内
骨折早期的并发症
叶进 主任医师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三甲
骨折早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脏器损伤(如肝脾破裂、肺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等)和重要周围组织损伤(如重要血管、周围神经损伤和脊髓损伤等)。 此外,还可能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这是一种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
骨折牵引的目的
霍延青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骨折牵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持续的牵引力量,使骨折的断端保持稳定,减少移位,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此外,牵引还可以减轻骨折断端对周围软组织的刺激,缓解疼痛和肿胀,并预防或减少骨折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同时,对于某些类型的骨折,如股骨骨折,牵引还可以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措施,为后续的手术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苏振波 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骨筋膜室综合征又可以称为骨筋膜室挤压综合征,好发的部位多数在病人的小腿部位。是由于发生局部的严重骨折,出现较重的肌肉组织挫伤。病人出现这种病症后,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有明显的刺痛感或者是刀割样疼痛;在外观上局部肿胀严重、有广泛皮下瘀青;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人出现足趾末梢肤色发白、皮肤感觉麻木,而且出现压趾试验阳性。
骨筋膜室综合征
常克武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骨折、血管的损伤或者是软组织的损伤,而导致骨筋膜室内的组织压力增高,出现了局部的循环的障碍,而出现肌肉神经继发性的坏死损伤,而出现的症候群。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科常见的一种损伤的并发症,严重者可以导致肌肉的坏死,导致截肢。所以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我们要早期的诊断,早期的观察患者肢体末梢的血运以及肢体活动感觉
骨筋膜室综合征
苏振波 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损伤,多数好发部位,在病人的小腿和前臂部位。多数是由于发生局部的骨折,或者有肌肉软组织,有大面积的碾挫伤,导致局部内的压力增高,会对神经、血管产生压迫,影响病人末梢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所以在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应该进行减压,然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