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3465次浏览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夏秋季高发,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主要症状为口腔内出现小疱疹,伴有发热、咽痛等,一般对症治疗1-2周可自愈,预防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注意防护。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下是关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一些严肃医疗原创精编信息:
1.病因:
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
这些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传播。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可在儿童中引起流行。
2.症状:
口腔内出现小疱疹,可伴有发热、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
症状通常在1-2周内自行缓解。
3.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以排除其他感染。
确诊需要通过病毒检测或血清学检查。
4.治疗:
主要为对症治疗,如退烧、止痛、缓解咽痛等。
注意口腔卫生,多喝水,避免刺激性食物。
一般情况下,患儿可以在一周左右自愈。
5.预防: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感染者,尤其是在疾病高发季节。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儿童玩具和餐具定期消毒。
6.特殊人群: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婴幼儿,但也可发生于较大儿童和成人。
孕妇感染肠道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
7.注意事项:
如患儿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病情判断和治疗。
患儿应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1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