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5965次浏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包括支持疗法、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使用神经细胞营养药物等,亚低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等也是可选方案,同时配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患儿恢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部分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造成患儿死亡。下面是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相关信息:
1.治疗原则:
支持疗法:保持良好的通气功能是支持疗法的关键,一旦自主呼吸建立,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得以纠正,应及时撤离呼吸机。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于15—30分钟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可加用10mg/kg;若惊厥持续,可4—6小时后重复应用苯巴比妥,每日总量不超过30mg/kg。
治疗脑水肿:控制液体量,每日液量60—80ml/kg,颅内压增高时,给予呋塞米,每次1mg/kg,必要时4—6小时重复一次;地塞米松每次0.5mg/kg,每日1—2次,连用3天。
神经细胞营养药物:常用的有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神经节苷脂、弥可保等。
2.亚低温治疗:
目前推荐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头部降温1—3天后亚冬眠或冬眠,肛温维持在35—36℃,疗程一般为48小时。
并发症:包括硬肿症、低温损伤、循环障碍、呼吸暂停、肺部感染等。
3.其他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弥散,纠正缺氧,减少能量消耗,改善脑代谢,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从而减轻脑损伤。
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传统康复疗法等,有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