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5824次浏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密切接触传播,症状不明显,诊断依靠血液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等,预防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以下是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些重要信息:
1.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不安全的性行为等。
母婴传播也可能发生,包括在分娩过程中或通过母婴传播。
密切接触也可能传播,但相对较少见。
2.症状:
大多数患者在感染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乏力、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尿液加深、肝区疼痛等。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3.诊断: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液检查(如乙肝五项、肝功能检查等)来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可能还需要进行肝脏超声、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等进一步评估病情。
4.治疗:
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保肝药物等。
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
5.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避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等也有助于预防传播。
6.注意事项: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7.特殊人群:
孕妇感染乙肝病毒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进行手术或有创操作前,应告知医生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方式,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对乙肝感染或相关问题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