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3
7343次浏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抗组胺药等,同时可根据病情选择局部用药或手术治疗。特殊人群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用药是主要手段之一,以下是一些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1.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等,用于控制中耳炎症,缓解疼痛、流脓等症状。使用时需注意过敏反应,如有皮疹、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停药。
2.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中耳黏膜水肿,促进炎症吸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黏液促排剂:如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可促进中耳分泌物排出,改善听力。使用时需注意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4.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用于缓解过敏症状,减轻耳部瘙痒。
5.局部用药:
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使用时需注意滴耳液的温度应接近体温,以免刺激内耳前庭器官引起眩晕。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10-15分钟,以便药物充分作用于中耳。
鼓膜切开术:对于中耳有积脓、鼓膜膨出明显的患者,可行鼓膜切开术,引流出脓液,改善症状。
6.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因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耳部卫生,避免进水、感染。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以下是一些特殊人群用药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者应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如滴剂、混悬剂等,并根据体重计算剂量。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听力损害等。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药物代谢速度较慢,因此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情严重程度、病因、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