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3
7765次浏览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部分患者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自愈,少数患者可出现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好发于儿童,尤以5-10岁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目前认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的肾小球疾病。
感染因素: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中以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常见。感染后可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致病,也可以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导致炎症反应。
免疫反应: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反应。当机体感染病原体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与体内产生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激活补体,导致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损伤。
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炎症介质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等,它们可以促进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遗传因素:部分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休息是重要的治疗措施,患者应卧床休息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等,以减轻症状。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感染灶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治疗链球菌感染。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在数周内自愈。但部分患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感染。如有感染应及时就医,彻底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尿量、尿色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儿童应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