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原因

发布于  2024-12-29

6433次浏览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和密切接触传播。预防措施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感染乙肝后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控制病情。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中国是乙肝大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5%~6%。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血液传播:输入被HBV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介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共用剃须刀、牙刷等都可能感染乙肝。

2.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母亲HBVDNA载量越高,传染性越强,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3.性接触传播:与乙肝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肝的危险性增高。

4.密切接触传播:HBV感染患者的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可检测到HBV,密切的生活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有黏膜破损的人共用办公用品、餐具、剃须刀等可能传播乙肝,但一般不会经呼吸道传播。

乙肝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管理传染源:对急性乙肝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均为传染源,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出血的个人物品。乙肝患者的性伴侣应接种乙肝疫苗。乙肝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的适应证;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制度;推广安全注射,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进行内镜介入诊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注意个人卫生,实行分餐制,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3.保护易感人群: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等。乙肝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注射第2针和第3针。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接种越早,效果越好。

如果感染了乙肝病毒,也不必过于担心。大多数乙肝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甚至达到临床治愈。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乙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具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但需要长期服用,且停药后易复发。干扰素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复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适用范围较窄。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包括:HBVDNA载量≥10^4IU/mL;谷丙转氨酶(ALT)持续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年龄>30岁;存在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肝活检显示炎症坏死或纤维化≥G2等。

2.保肝治疗:主要用于缓解肝脏炎症和减轻肝细胞损伤。常用的保肝药物有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等。

3.抗纤维化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乙肝患者向肝硬化发展。目前常用的抗纤维化药物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

4.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腹水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肝性脑病的治疗等。

总之,乙肝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我们加强预防意识,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乙肝并不可怕。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是指乙型肝炎,乙型肝炎主要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肝脏病变性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肝炎病毒是什么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肝炎病毒是指一类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多种类型。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引起急性肝炎,具有高度传染性;而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则可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多种方式传播,既可引起急性肝炎,也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 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DNA基因组,双链、环形、不完全闭合的特点,且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发热和肝大等症状。病情可慢性化,甚至发展
早上不想吃早餐没胃口怎么回事
王伟伟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早上不想吃早餐没胃口,可能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和病理因素有关。 1.胃肠道功能紊乱 对于那些常常熬夜、习惯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年轻人,他们的胃肠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胃肠动力和消化酶分泌出现紊乱。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在早上感觉没有胃口。 2.病理因素 患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石症
肝癌晚期会传染别人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肝癌晚期本身不会传染给别人,但肝癌的病因可能具有传染性。 肝癌是肝脏的恶性肿瘤,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染给他人。如果与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人密切接触,如共用注射器、性接触等,可能会感染这些病毒,进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其次,肝硬化、黄曲霉素暴露、长期酗酒等也可能增加
戊肝是什么病严重吗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戊肝,即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一般不严重,但如果出现并发症,则比较严重。 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属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其症状主要包括乏力、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戊肝一般不严重,因其具有自限性,病程多在2个月左
脂肪肝转氨酶会高吗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脂肪肝转氨酶可能会高。 首先,当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时,会对肝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肝细胞中的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转氨酶升高。 其次,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转氨酶升高程度并不一定完全成正比。有些轻度脂肪肝患者可能转氨酶正常,而有些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可能升高明显。 此外
肝癌会传染不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肝癌本身是不会传染的。 通常情况下,肝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长期的慢性肝炎、肝硬化、遗传因素、饮食习惯、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目前,医学界认为肝癌并不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因此不具备传染性。尽管如此,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肝癌的主要风险因素。这些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
肝功能异常能自愈吗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肝功能异常有可能自愈,但这也取决于肝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以及导致异常的根本原因。 在轻度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如饮酒过量、药物副作用或轻度脂肪肝等,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如戒酒、停药、改善饮食和增加运动等,肝功能有可能自行恢复。 然而,对于较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如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则需要进行专业的医学治疗
甲肝能治好吗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甲肝一般指甲型病毒性肝炎,通常可以治好。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甲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的,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即使无法自愈,经过积极的治疗,通常也可以治好,无需过度担心。 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清淡饮食,多摄取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避免喝酒,避
肝癌会不会传染给家人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甲
肝癌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不会直接传染给家人。 肝癌的发生通常与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滥用、长期肝损伤等因素有关。如果肝癌是由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发展而来,那么这些病毒性肝炎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可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播。但肝癌的癌细胞本身不会通过接触、空气等方式传播给家人。因此,不必过分担心肝癌会
谷丙转氨酶高是肝炎
林潮双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谷丙转氨酶,也就是ALT,体检中用于判断有无肝脏功能异常的指标。谷丙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因此,谷丙转氨酶升高,往往提示肝脏功能有异常,但并不是指,转氨酶升高,就一定是肝炎。其它疾病或受到妊娠影响,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其转氨酶也有可能会升高,这种是生理性升高。如果转氨酶轻度升高,可以不需要处理。但如果孕妇转氨酶,也明显升高,达到5倍以上,那也需要密切监测。其次,感冒或者休息不好、饮酒、熬夜等也有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另外,脂肪肝的患者,转氨酶也往往会轻到中度升高。
肝炎传染吗
林潮双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肝炎感染肝炎病毒,肝炎分为几大类。按照病原学分析,可以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这几种常见的肝炎病毒。对于不同病毒,其传染性是不同,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是急性肝炎病毒,往往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被甲型或戊型肝炎病毒,污染水产品,尤其是海鲜、贝壳类食物而引起。丙型和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肝病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输血注射、静脉吸毒等,医源性传播以及性的密切接触传播,这种传播途径可以通过采取,阻断的措施。因此,肝炎病毒都是具有传染性,只是其传染途径会有各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如何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乙型病毒肝炎大部分90%以上可以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比如阳性已经超过半年了,这时会发生慢性化,不及时治疗经过20年,大约40%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经过5年左右后,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会变化为肝功异常、腹水、浮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五年死亡率较低。长期不治疗,如果肝细胞已经出现,也会导致肝癌的发生,几率大概是每年3%左右。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黄丽静 副主任医师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甲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水源、污染的食品、蚊蝇、污染的物品等日常生活途径进行传播,可能会导致区域流行。患者大多会出现疲倦、乏力、发热、食欲下降、腹胀、腹痛、腹泻、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呈现为急性病变。
谷丙转氨酶多高算肝炎
张桐茂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谷丙转氨酶是肝功能化验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当谷丙转氨酶化验超过40时,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损伤,有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而引起,比如甲肝、乙肝等病毒性肝炎。另外,也可能是因为酒精、药物损伤了肝细胞或者是脂肪肝等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
病毒肝炎属于什么类传染病
沃琤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甲
病毒性肝炎属于乙类传染性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毒性肝炎划分为乙类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其中甲肝和戊肝属于消化道传染性肝炎,乙肝、丙肝和丁肝属于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的传染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