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骨科疾病,可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感觉障碍等症状。

1、疼痛

患者受伤部位可出现持续性疼痛的症状,一般呈进行性加重,镇痛药物难以缓解。筋膜间隙压力越高,疼痛越重。

2、肿胀

患者可出现局部肿胀的症状,可伴随轻度苍白、紫绀等现象。

3、活动受限

骨筋膜室综合征可引起活动受限,表现为足趾背屈障碍、手指伸屈障碍、下肢伸屈障碍等。

4、感觉障碍

患者可出现感觉障碍的症状,初期表现为感觉过敏,后期表现为感觉丧失。

发布于 2023-07-12   浏览4843次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骨筋膜室综合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郑晨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原因除外
骨筋膜室综合征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详情如下: 1、运动过度 长时间重复性运动或过度运动,导致肌肉和筋膜受到损伤,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2、外伤 外部物体撞击或直接压迫肌肉和筋膜,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3、生理因素 如肌肉萎缩、肥胖、姿势异常等,会增加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风险。 除以上相对常见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比如肌肉疾病、神经病变等,都有可能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郑晨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包括患肢肿胀、局部疼痛、运动障碍等。 1、患肢肿胀 骨筋膜室内压力升高时由于淋巴系统排液受阻,导致淋巴液回流减少,以及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产生炎症反应,会造成组织间液渗出,出现肢体肿胀的症状。 2、局部疼痛 疼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常见症状,可呈现剧烈、持续、进行性加重的疼痛。 3、运动障碍 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过高,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受累区域肌肉功能受限,患者可能会感觉运动困难或活动受限。
郑晨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名词解释
骨筋膜室是存在肢体部位,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及深筋膜所构成。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肢体在部位遭受外伤、挤压或者出血,导致骨筋膜室内的压力明显增高,就会压迫筋膜室内部的肌肉、血管和神经,导致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种疾病。 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引起肌肉挛缩,肢体坏死,后果比较严重。最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部位。
郑晨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是神经干、肌肉发生病变和缺血性坏死的综合症,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引起室内容物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经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出现在四肢受到严重创伤后,发生在肢体骨头内和筋膜封闭的筋膜间室内的,由于组织压力升高,就会导致筋膜室内容物增多,当受挤压和骨折等外伤后,在前臂掌侧和小腿会出现肿胀、疼痛,局部软组织高度肿胀,触诊时有异常的紧张感,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压痛明显,皮温降低,明确诊断后进行及时处理,否则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郑晨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症临床表现及处理
骨筋膜室综合症指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感觉异常、活动受限等。 1、疼痛 早期会出现剧烈、持续的疼痛,且呈进行性加重,一般无法自行缓解。 2、感觉异常 患侧肢体出现感觉障碍,局部出现麻木、针刺感等症状,后期可能完全丧失感觉。 3、活动受限 受累部位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关节无法正常正常屈曲,且会影响精细活动的进行。 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促进恢复。 1、一般治疗 避免肢体持续受压,将患肢放置在与心脏水平位置,以防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阻碍。 2、药物治疗 在医学专家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水肿消退。 3、手术治疗 严重者可以采取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术进行治疗,降低筋膜间隙压力,避免组织出现坏死。
郑晨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怎么治疗
在临床上,骨筋膜室综合征又可以称为骨筋膜室挤压综合征,多数是由于骨折而产生的。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后,具体治疗应该根据程度而定。 如果程度较轻,病人局部有肿胀,但是末梢循环良好,足背动脉可以触及,病人的皮肤感觉尚可,可以考虑采用保守治疗。首先,嘱病人抬高患肢,患处给予热敷、理疗仪烤电等治疗。 如果程度较重,病人的末梢压趾试验阳性、足背动脉触及不清、病人的末梢皮肤感觉丧失或者皮肤发白,就应该急诊行切开减压术,术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 因为骨筋膜室挤压综合症,是不可逆的病症,所以要尽早治疗,才不会留有后遗症。
郑晨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当筋膜室内组织间隙的压力过高时,将导致室内组织微循环障碍、室内肌肉与神经组织进行性缺血坏死等现象的发生。继而引起局部患肢的疼痛肿胀进行性加重、活动与感觉障碍及肌肉被动牵拉痛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及深筋膜等结构组成。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多与遭受外部创伤后导致的骨折、筋膜室内肌肉量减少及高血压等原因有关,其中后两者主要见于老年患者。好发部位主要有小腿、大腿、上肢及臀部等,是外科的急症疾病。 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以临床症状与体征为主,辅以骨筋膜室压力监测。为避免出现不可逆的神经损伤与永久性的肌肉坏死,应及早行切开减压术等治疗。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怎么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以立即手术治疗,切开筋膜减压为主;根据患者情况做对症处理。 1.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唯一有效方法。 2.对症治疗积极防治脱水、酸中毒、高钾血症、肾衰竭、心律不齐、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做相应对症治疗。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怎么诊断
医生主要通过结合典型表现、体格检查结果,作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 1.典型表现患者在外伤或手术后患处出现不适,疼痛剧烈且进行性加重,甚至出现体温升高、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以上临床表现都是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直接依据。 2.体格检查患肢感觉异常,患处肌肉压痛、牵拉痛、活动痛,可作为进一步确诊骨筋膜室综合征依据。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骨筋膜室综合征如何护理
1.监测肾功能、血钾等指标,遵医嘱予以相关治疗和保护措施,预防肾功能不全、高血钾等严重情况。 2.避免压迫受伤部位。 3.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按摩肢体、走路等。行走时避免摔倒,可使用助行器或拐杖,或由他人搀扶。 4.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染。 5.注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补充,可选择瘦肉、鱼、蛋类、奶类、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