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1364次浏览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状态。以下是关于直肠脱垂的一些信息:
1.病因
解剖因素:小儿发育不良、营养不良者,年老体弱、全身消瘦者,容易出现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
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多次分娩等,均可致直肠脱垂。
其他因素:内痔、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诱发直肠脱垂。
2.症状
早期:仅在排粪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
后期:脱出物不能自行缩回,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嵌顿:由于肛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一旦嵌顿发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剧痛,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充血和紫绀。
3.检查
直肠指诊:了解肛管及括约肌的张力。
肛管镜和乙状结肠镜检查:观察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
4.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幼儿和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包括饮食调节、改变排便习惯、坐浴等。
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直肠悬吊固定术、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等。
5.预防
积极治疗容易引起直肠脱垂的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
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过度饮酒和食用辛辣食物。
总之,直肠脱垂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