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1873次浏览
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常见于出生后2-4周的婴儿,男性多于女性。其主要病理特点为幽门括约肌肥厚、增生,导致幽门管腔狭窄。以下是根据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理特点写的一篇
1.幽门括约肌肥厚、增生
幽门括约肌是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环形平滑肌,正常情况下,其厚度约为2-3mm。而在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中,幽门括约肌会出现明显的肥厚和增生,厚度可增加至5-10mm甚至更厚。
2.幽门管腔狭窄
幽门括约肌的肥厚和增生会导致幽门管腔狭窄,管腔直径变细,从而引起胃内容物潴留和排空障碍。
3.胃黏膜炎症和水肿
由于幽门管腔狭窄,胃排空受阻,胃内压力升高,会导致胃黏膜炎症和水肿。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胃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
4.其他伴随病变
除了幽门括约肌的病变外,肥厚性幽门狭窄还可能伴有其他伴随病变,如十二指肠液反流、食管炎等。
需要注意的是,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如B型超声等。对于确诊的患儿,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幽门狭窄,恢复胃的正常排空功能。
对于家长来说,在发现宝宝出现呕吐、吃奶差、体重不增等症状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在术后护理中,也需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和喂养方式,避免再次发生幽门狭窄。
总之,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关注患儿的病情,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以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