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1363次浏览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母婴生命。以下是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高发人群:
1.高龄产妇:年龄越大,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风险越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孕妇的身体机能可能会下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风险。
2.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这类孕妇的血管内皮细胞容易受到损伤,血小板容易聚集,从而增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风险。
妊娠高血压疾病会导致全身小血管痉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患有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胎盘因素的孕妇:这些情况会导致子宫胎盘血液循环障碍,胎盘组织缺血、缺氧,从而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胎盘前置和胎盘早剥会导致胎盘剥离面的血管破裂,释放大量的组织因子,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患有羊水栓塞的孕妇:羊水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可导致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羊水栓塞是由于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多胎妊娠的孕妇:多胎妊娠时,孕妇的血容量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多胎妊娠时,孕妇的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血管内皮细胞容易受到损伤,血小板容易聚集,从而增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风险。
6.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糖尿病孕妇的血管内皮细胞容易受到损伤,血小板容易聚集,从而增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液流变学改变,从而增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风险。
7.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孕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可导致胎盘血管病变,增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风险。
这些疾病会影响孕妇的免疫系统,导致自身抗体产生,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和功能,从而增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风险。
8.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史的孕妇:有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的风险较高。
曾经发生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孕妇,体内可能存在导致凝血系统异常的因素,再次妊娠时,这些因素可能会再次激活,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复发。
9.接受过某些高危操作的孕妇:如羊膜腔穿刺、绒毛活检、引产等操作,可能会导致胎盘局部小血管损伤,增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风险。
这些操作可能会引起胎盘局部的炎症反应,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对于以上高危人群,孕妇应在孕期密切监测,医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和预防,以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风险。如果孕妇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腹痛、血压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