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7456次浏览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来源主要与脑挫裂伤灶中的血管破裂有关,好发于额颞部。
根据致伤原因、着力部位和血肿的主要来源,可将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特急性血肿:常见于减速性颅脑损伤,损伤瞬间即因脑挫裂伤撕破皮层血管引起出血,血液主要来自挫裂区,故血肿范围较广泛,常越过颅缝。
2.急性血肿:常在伤后数小时至3天内出现,常因皮层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血肿较局限,多位于额极、额底、颞极及其底面。
3.亚急性血肿:多因伤后3天至3周内出现,是由于伤后初期脑挫裂伤灶的血管因伤后反应性肿胀或小血管内凝血等原因,随后发生血栓形成,血栓机化退缩后形成的血肿,血肿位于额颞部,范围较局限,张力较高。
对于怀疑有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头颅CT检查是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在治疗方面,对于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挽救患者生命。对于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脱水、止血、预防癫痫等对症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头部外伤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