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4535次浏览
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根据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撰写的一篇严肃医疗原创文章。
一、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
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急剧下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尿量减少,同时伴有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二、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1.肾血流灌注不足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血管收缩、肾动脉栓塞、肾静脉血栓形成等,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或无尿。
2.肾小管损伤
肾缺血、肾毒素等因素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甚至坏死,使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障碍,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病变、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等,均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或无尿。
4.炎症反应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等因素可激活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肾小管损伤和肾功能恶化。
5.代谢产物潴留
肾功能衰竭时,体内代谢产物如肌酐、尿素氮等潴留,可导致毒性作用,加重肾小管损伤和肾功能恶化。
三、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1.去除病因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休克、感染、中毒等,解除肾血管收缩,恢复肾血流灌注。
2.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补充液体、电解质和酸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血液净化治疗
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可有效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4.保护肾功能
使用抗氧化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肾功能恢复。
5.并发症治疗
积极治疗感染、心力衰竭、高钾血症等并发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四、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感染、中毒、休克等,避免肾损伤。
2.合理用药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等。
3.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肾功能异常。
总之,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