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下血肿护理措施

发布于  2024-12-31

5667次浏览

硬脑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重、进展快,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硬脑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硬脑膜下血肿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等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吸。给予低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3.控制颅内压: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防止加重脑水肿。

4.营养支持:患者术后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5.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打折、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引流袋应低于头部10~15cm,防止逆行感染。

6.并发症预防:定时翻身、叩背,促进痰液咳出,预防肺部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7.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硬脑膜下血肿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治疗、护理、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硬脑膜下血肿的护理需要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同时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并发症预防工作,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的保障。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一般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指血液在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系统中凝固形成血栓的一种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硬脑膜下血肿的典型表现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以下是关于硬脑膜下血肿的一些严肃医疗信息: 硬脑膜下血肿的典型表现包括: 1.头痛:头痛是硬脑膜下血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为局限性或全头部的剧烈疼痛。 2.呕吐:恶心和呕吐也是常见的症状,可能与颅内压升高有关。 3.意识障碍:血肿可能导致意识
硬脑膜下血肿和硬脑膜外血肿区别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和硬脑膜外血肿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机制:硬脑膜下血肿是由于桥静脉破裂导致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硬脑膜外血肿则是由于颅骨骨折或脑膜血管破裂导致血液积聚在硬脑膜外腔。 2.血肿部位:硬脑膜下血肿多位于大脑半球凸面,也可位于颅底部或脑室内;硬脑膜外血肿多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哪些症状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神经盘水肿等。 2.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颅骨缺损区的慢性隆起,患侧肢体乏力、麻木、失语、记忆力下降等。 3.精神症状:如痴呆、淡漠、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等。 4.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 对于慢性硬脑
硬脑膜下血肿怎么治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非手术治疗: 观察与监护:对病情稳定、血肿量较小的患者,通常采用密切观察和监护的方法,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 药物治疗: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以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 2.手术治疗: 颅骨钻孔引流术: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颅骨钻孔将血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原因不同 硬脑膜外血肿:多由头部外伤引起,骨折或颅骨的短暂运动导致脑膜中动脉或其分支破裂出血。 硬脑膜下血肿:可由轻微头部外伤或脑部挫裂伤引起,常为桥静脉破裂导致。 2.血肿部位不同 硬脑膜外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常见于颞
硬脑膜下血肿怎么办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下是关于硬脑膜下血肿的一些建议: 1.就医检查:如果怀疑有硬脑膜下血肿,应立即就医。医生通常会进行头部CT扫描等检查,以确定血肿的大小、位置和严重程度。 2.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取决于血肿的大小、症状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
硬脑膜下血肿怎么治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非手术治疗: 观察与监测:对于症状较轻、血肿较小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密切观察病情,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等,同时进行头部CT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血肿的变化。 药物治疗: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手术治疗: 颅骨钻孔引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护理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需要精心护理,以下是一些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意识、瞳孔等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术后可能因为麻醉、疼痛等原因导致呼吸道不畅,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鉴别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如下: 1.病因:硬脑膜外血肿多由颅骨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破裂引起;硬脑膜下血肿则常因脑部挫裂伤导致皮层静脉破裂所致。 2.症状: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常有典型的昏迷-清醒-再昏迷的意识变化;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且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3.血肿部位:硬脑膜
硬脑膜下血肿怎样治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非手术治疗: 观察与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等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控制血压:高血压可能会增加再次出血的风险,应使用药物控制血压。 减轻脑水肿:使用脱水剂和利尿剂来减轻脑水肿。 预防癫痫: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抗癫痫药物。 2.手术治疗: 颅骨
什么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刘红艳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或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生在外伤后,如果是在伤后三天以内的,就叫急性硬膜下血肿,若是四天到三周的就叫做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在临床中,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占大多数,约占70%以上,此类患者的病情相对严重,需要早期及时的进行抢救和治疗。而对于亚急性的患者来说,可以进行动态观察病情的发展、发生以及变化的过程,但此类患者也建议及及时到医院就诊、救治、严密的观察,因为发生了病情变化后很有可能会引起很可惜的后续问题。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如何治疗
刘红艳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需要先进行降颅压的治疗,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开颅做手术治疗。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有50%到80%左右的死亡率,所以要及时紧急的处理和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在严密的观察病情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相应的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周海武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没有典型的表现,这种疾病与轻微的外伤有关,所以症状也不是特别典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好发于小儿和老年人,病情相对发展比较缓慢,容易漏诊。大部分患者都是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障碍才去疼痛就诊,临床上如果不是重视,容易引起误诊。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CT的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
贾秋菊 副主任医师
丹东市第一医院 三甲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主要在于出血原因不同,硬脑膜下血肿主要是由于脑的挫裂伤,脑皮层动脉出血所导致。而硬膜外血肿主要是由于合并了颅骨骨折出血或者大脑膜中动脉破裂出血所致,硬膜外血肿症状常常不重,患者可能有轻微头痛、恶心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迅速,可能会出现昏迷,危及到患者生命,而硬膜下血肿患者原发病表现的会比较严重。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区别
张进朝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病情不同,硬脑膜外血肿往往有明显的中间清醒,受伤时会出现短暂昏迷,清醒一段时间出血逐渐增多,又可能重新陷入昏迷。硬脑膜下血肿过程一般不会有中间清醒期,CT片硬脑膜外血肿往往呈梭形或者凸透镜形,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往往呈新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