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2908次浏览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以下是关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表现的相关介绍。
一、症状
1.腹痛
胆管梗阻后,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刺激胆管平滑肌收缩,引起胆绞痛。
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可放射至右肩部。
2.寒战高热
胆管炎可导致细菌和毒素逆行入血,引起全身性感染。
典型的表现为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
3.黄疸
胆管梗阻后,胆红素排泄受阻,导致黄疸。
黄疸可先出现于巩膜,然后逐渐加重,皮肤黏膜也会变黄。
4.休克
严重的感染和中毒可导致休克。
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皮肤湿冷等症状。
5.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的感染和中毒可影响神经系统。
患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谵妄、昏迷等症状。
二、体征
1.皮肤巩膜黄染
由于黄疸的存在,患者皮肤和巩膜会出现黄染。
2.上腹部压痛
胆管炎可导致胆囊或胆管区域的炎症和水肿,出现上腹部压痛。
3.肝肿大
感染和中毒可导致肝脏肿大。
4.胆囊肿大
胆总管梗阻时,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的胆囊。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肝功能
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升高。
3.血尿淀粉酶
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可升高。
4.其他检查
如腹部超声、CT等检查,可帮助明确胆管炎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四、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断并不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可能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
五、治疗
1.抗感染治疗
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胆道引流
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道内压力,是治疗的关键。
可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方法进行胆道引流。
3.纠正休克
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4.其他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
六、预后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总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