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5029次浏览
治疗小儿多动症的药物主要包括中枢兴奋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以下是对这些药物的详细介绍:
1.中枢兴奋剂:
哌醋甲酯:为最常用的中枢兴奋剂,有效率为75%-80%。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促进突触间隙递质释放,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关。
苯丙胺:也是一种有效的中枢兴奋剂,作用机制与哌醋甲酯相似。但由于其心脏毒性较大,现已较少使用。
2.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托莫西汀:是一种新型的非中枢兴奋剂,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有较高的选择性,对多巴胺的再摄取影响较小。其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适用于伴有共患病(如抽动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等)的多动症患儿。
3.三环类抗抑郁药:
丙咪嗪:可用于治疗多动症患儿的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但其抗胆碱能副作用较大,可能会影响认知功能和学习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替代行为治疗和心理治疗,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食欲增加、睡眠障碍、情绪波动等副作用,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孕妇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婴儿安全的药物。儿童使用药物时应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老人的代谢功能可能会下降,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因此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
总之,治疗小儿多动症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结合行为治疗和心理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