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2012次浏览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的贫血和黄疸。以下是关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一些严肃医疗知识:
1.病因:
母婴血型不合:最常见的是Rh血型不合,其次是ABO血型不合。
其他因素:母亲的抗体滴度高、胎儿红细胞被致敏、胎儿宫内慢性失血等。
2.症状:
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贫血:严重时可出现贫血。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过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其他:还可能出现发热、吃奶差、反应差等症状。
3.检查:
血型检查:母亲和新生儿的血型检查。
胆红素测定: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
其他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抗体效价检测等。
4.治疗:
光照治疗: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胆红素水平。
药物治疗:使用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换血治疗:严重病例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其他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如抗感染等。
5.预防:
产前检查:Rh阴性孕妇在产前应进行抗体效价检测。
提前分娩:对于抗体效价高的孕妇,可提前分娩。
新生儿治疗:出生后及时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治疗。
总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您的宝宝出现黄疸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