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8-16
7474次浏览
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是由于出口处的梗阻因素导致排便困难。以下是关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些信息:
1.定义:出口梗阻型便秘是指排便出口附近组织、器有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粪便排出障碍。
2.病因:
直肠前突:直肠前壁薄弱,排便时粪便向前膨出,导致出口梗阻。
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黏膜松弛堆积在肛管直肠内,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引起出口梗阻。
肛管狭窄:肛管直径变窄,粪便通过困难。
盆底痉挛综合征:盆底肌肉不协调收缩,导致排便困难。
其他:会阴下降、子宫后位等也可能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
3.症状:
排便困难:粪便排出不畅,需要用力排便。
排便不尽感:总感觉有粪便未排干净。
肛门坠胀:肛门周围有坠胀感,甚至出现腹痛。
粪便性状改变:可能出现粪便变细、干结等。
4.诊断: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排粪造影:可以了解直肠和肛管的形态及功能。
肛肠测压:评估盆底肌肉的功能。
其他检查:如结肠镜等,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5.治疗: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喝水,适当运动。
药物治疗:使用泻药、栓剂等缓解症状。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训练盆底肌肉,改善排便功能。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直肠前突修补术、肛门括约肌松解术等。
6.预防: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
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运动。
及时治疗肛肠疾病。
如果出现排便困难、肛门坠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有助于预防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发生。对于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更应关注肠道健康,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