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1
7227次浏览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它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疾病。
本病以Rh血型不合最常见,其次为ABO血型不合。在我国,以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较高,大多发生在Rh阴性母亲孕育了Rh阳性胎儿的情况下。当胎儿由父亲遗传而获得Rh血型显性基因,且该基因在胎儿红细胞上表达,由于初次致敏的Rh抗体为IgG型,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IgG抗体仅能与胎儿红细胞的Rh抗原结合,而不能使胎儿红细胞致敏。但当胎儿由父亲遗传而获得Rh阴性基因,且该基因在胎儿红细胞上表达,由于初次致敏的Rh抗体为IgM型,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故不会发生Rh血型不合溶血病。
当胎儿的血型为ABO系统Rh血型以外的其他血型时,可因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但这种情况比Rh血型不合溶血病少见。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Rh溶血病大多病情严重,而ABO溶血病的症状相对较轻。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黄疸:大多数Rh溶血病和少数ABO溶血病的患儿在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且迅速加重。
贫血:患儿出现贫血,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肝脾肿大:Rh溶血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溶血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多于生后4~7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尖叫、抽搐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遗留后遗症。
如果母亲血型为Rh阴性,而胎儿血型为Rh阳性,需要进行产前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如果母亲血型为ABO血型,而胎儿血型为非O型,也需要进行产前检查,但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一般不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对于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对于胆红素脑病的患儿,需要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以挽救患儿的生命。
总之,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如果母亲血型为Rh阴性或ABO血型,而胎儿血型为Rh阳性或非O型,需要进行产前检查和咨询。如果宝宝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