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3628次浏览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发生在心脏疾病患者,特别是心律失常,如室颤及室速等。以下是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1.前驱期:许多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数天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心悸、头晕、黑矇等非特异性症状,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2.终末事件期:是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的一段时间,通常不超过1小时。该期患者的心绞痛、气促、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加重,可能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但若及时干预,患者有可能恢复正常。
3.心脏骤停期: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常伴有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如不及时抢救,常导致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脑死亡,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4.生物学死亡期:心脏骤停4-6分钟后,患者开始出现脑死亡,此时患者的脑干功能丧失,自主呼吸停止,但仍存在心跳,若不及时抢救,患者将最终死亡。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在心脏骤停前无明显症状,而部分患者可能在心脏骤停前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对于存在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避免发生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