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5669次浏览
嘴脱臼,专业术语称为颞下颌关节脱位,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急性损伤:
意外摔倒、碰撞或打击等外力作用于下巴或面部,可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
张口过大,如大笑、打呵欠、吹奏乐器等,也可能使髁突脱出关节窝。
2.慢性损伤:
长期的咬合不良、磨牙或紧咬牙等,可导致颞下颌关节负荷过重,增加脱位的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可累及颞下颌关节,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和脱位。
3.关节结构异常:
颞下颌关节先天发育不良或结构异常,如髁突短小、关节窝浅等,容易发生脱位。
老年人骨质疏松,关节韧带松弛,也可能增加脱位的几率。
4.其他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等可能影响下颌的运动和稳定性,导致脱位。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肌肉松弛,增加脱位的风险。
颞下颌关节脱位后,应及时就医进行复位治疗。复位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限制下颌运动:在脱位复位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避免过度张口和咀嚼,以免再次脱位。
2.避免诱因:纠正不良的咬合习惯,避免咬硬物,避免长时间大张口等。
3.治疗原发病:对于因疾病导致的颞下颌关节脱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
4.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增强咀嚼肌的力量和稳定性,预防脱位的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颞下颌关节脱位可能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如果出现频繁的脱位或复位后仍有明显的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患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等,颞下颌关节脱位的风险可能更高,应更加关注口腔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