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8645次浏览
小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是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先天性肠道畸形、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的。以下是关于小儿便秘的一些信息:
1.饮食和生活习惯:
饮食不足: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食物成分不当:大便性质和食物成分关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物不足,肠道菌群继发改变,肠内容发酵过程减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加,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则大便润利;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增多,且易便秘。
水分摄入不足:小儿如果水分摄入不足,肠道会吸收更多的粪便水分,导致大便干燥,难以排出。
缺乏运动:小儿运动量过少,可导致肠蠕动减慢,腹肌、肠肌张力不足,也容易出现便秘。
2.先天性肠道畸形: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在生后不久出现便秘,腹胀逐渐加重。患儿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食欲不佳等症状。
先天性无肛或肛门狭窄:由于肛门或肛管先天性畸形,导致粪便排出不畅,引起便秘。
3.精神心理因素:
情绪紧张:小儿在更换新环境、受到惊吓、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便秘。
心理压力:如果小儿在排便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被强迫、被嘲笑等,可能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引起便秘。
4.其他因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可能会引起便秘。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脊髓损伤等,也可能导致便秘。
对于小儿便秘,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2.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让孩子排便,即使孩子没有便意,也可以让其在马桶上坐一会儿,培养排便的反射。
3.增加运动量:鼓励孩子多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肠蠕动。
4.腹部按摩:家长可以用手掌轻轻按摩孩子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促进肠蠕动。
5.使用开塞露:如果孩子便秘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但不要长期使用。
6.就医治疗:如果孩子便秘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呕吐、腹胀等,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之,小儿便秘的原因较为复杂,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如果便秘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