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9-13
3181次浏览
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肛管疾病
痔: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为内痔出血,通常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
肛裂:典型表现为肛门疼痛、便血,出血颜色鲜红。
肛管或直肠损伤:多由外伤、器械检查或手术引起。
2.直肠疾病
直肠息肉:儿童便血多由直肠息肉引起,为鲜红色,出血量相对较少。
直肠炎:多由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
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黏液脓血便、腹痛、腹胀等。
3.结肠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多与免疫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
结肠癌: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脓血便、腹痛、腹部肿块等。
结肠息肉:多为良性病变,少数可发生恶变,主要表现为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
4.小肠疾病
血管畸形:如小肠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肠结核等,可导致肠道炎症和溃疡,引起出血。
肿瘤:如小肠淋巴瘤、腺癌等,可引起肠道出血。
其他: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等,也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为复杂,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多种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此外,对于老年人、有慢性疾病患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更高,应引起重视。如果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