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8313次浏览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类。
1.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常见于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其他因素:包括心脏手术、电击、冷冻、射频消融及心脏导管检查等。
(3)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心脏结构异常。
2.症状
(1)心房颤动可使心输出量降低25%,常可发生心功能不全。
(2)房颤患者心房内易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可随着血液流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
3.检查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房颤的常用方法,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颤动波(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
(2)Holter心电图:可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发现阵发性房颤。
(3)超声心动图: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发现房颤的潜在原因。
(4)其他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房颤的原因。
4.治疗
(1)药物治疗:控制心室率、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等。
(2)非药物治疗: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等。
(3)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
5.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