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4052次浏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根据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将佝偻病分为以下四期:
1.初期
多数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患儿可出现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等。常伴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摇头擦枕,导致枕后脱发,形成枕秃。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检查可正常,或仅见临时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₃下降,PTH升高,血钙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
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骨骼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用手指按压枕骨或顶骨中央,该处颅骨内陷,随手指放松而弹回,似压乒乓球的感觉,称乒乓球征。严重者可出现方颅、鞍状颅或十字颅。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
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患儿,佝偻病患儿会出现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或漏斗胸。
四肢:腕踝畸形,形成手镯或脚镯;下肢畸形,O形腿或X形腿。
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患儿肌肉发育不良,腹肌张力低下,肠蠕动减弱,患儿会出现腹部膨隆如蛙腹。患儿的肌肉韧带松弛,可出现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出现骨盆畸形。
其他:患儿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肺炎、腹泻等疾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3.恢复期
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需要1~2个月才能恢复正常。X线检查显示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逐渐增宽,骨质密度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综上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一旦发现患儿有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日光照射,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同时,家长应注意患儿的饮食营养,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肝油等,以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