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4362次浏览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由于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引起的黄疸,其病因复杂,可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
1.肝内胆汁淤积:
病毒性肝炎:如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细胞炎症和损伤,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抗肿瘤药、降脂药等,可能对肝细胞产生毒性,导致胆汁淤积。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影响胆汁的形成和排泄。
自身免疫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肝细胞和胆管,导致胆汁淤积。
遗传代谢性疾病:如Wilson病、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可影响胆汁酸的代谢或转运,引起胆汁淤积。
2.肝外胆汁淤积:
胆道梗阻:胆管结石、胆道蛔虫、胆管炎、胆管癌等疾病可导致胆道狭窄或堵塞,胆汁排泄受阻,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
壶腹周围肿瘤:如壶腹癌、胰头癌等,可压迫或侵犯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不畅。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可能会扩张,胆汁排泄不畅,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
其他:如Mirizzi综合征、总胆管囊肿等也可导致胆道梗阻和胆汁淤积。
3.其他原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好发于妊娠中晚期,主要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可导致胎儿窘迫、早产等并发症。
严重的烧伤:可导致肝小叶中央区肝细胞坏死,影响胆汁的形成和排泄。
总之,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黄疸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