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1313次浏览
直肠脱垂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解剖因素:
骶骨弯曲度未形成:婴儿骶骨弯曲度尚未形成,直肠呈垂直状,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直肠无骶骨的阻挡,容易向下移位而发生直肠脱垂。
周围组织支持薄弱:幼儿盆底组织发育尚未完善,老年人肌肉松弛,耻骨直肠肌薄弱,直肠周围组织间隙对直肠的固定作用减弱,容易发生直肠脱垂。
2.盆底组织软弱:
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使直肠失去周围组织的支持固定,容易发生直肠脱垂。
年老体弱:年迈体弱,骨盆肌肉、韧带、筋膜松弛无力,不能支持直肠的固定,容易发生直肠脱垂。
3.长期腹压增加:
慢性咳嗽:慢性咳嗽使腹压增加,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习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时,排便时过于用力,可使直肠黏膜下层的静脉回流受阻,又因排便时间过长,或蹲厕过久,可使腹压持续升高,从而容易发生直肠脱垂。
排尿困难:前列腺肥大、包茎等排尿困难的疾病,排尿时需要增加腹压,也容易导致直肠脱垂。
4.内痔:
内痔Ⅲ、Ⅳ期:内痔发展到Ⅲ、Ⅳ期时,痔块脱垂于肛门外,或回纳后又立即脱出,由于经常脱出而致肛门括约肌松弛,容易发生直肠脱垂。
5.其他:
内痔注射疗法:如果内痔注射疗法操作不当,可引起直肠阴道膈薄弱,容易导致直肠脱垂。
腹部放疗:腹部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容易导致直肠组织纤维化,使直肠与周围组织固定不牢,容易发生直肠脱垂。
总之,直肠脱垂的原因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了解这些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直肠脱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直肠脱垂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生直肠脱垂,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