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9027次浏览
膜性肾病是一种肾小球肾病,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上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的,膜性肾病1期和2期病理改变不完全相同,需要分别分析。
1、膜性肾病1期
膜性肾病1期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但可能会有轻度蛋白尿、血尿或高血压等非特异性症状。此外,1期的患者肾功能通常正常或轻度受损,而肾小球基底膜上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在肾穿刺检查中,肾小球基底膜上的IgG、C3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C1q等免疫复合物会呈现出颗粒状或线状沉积。
2、膜性肾病2期
膜性肾病2期与1期相比,病变程度更严重。肾小球基底膜上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更为明显,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电子致密物沉积。患者常出现明显的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肾脏损害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