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6
7027次浏览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过程中,尿镜检是一个重要环节。通常,会采集患者的晨起中段尿样本,进行多项检测,包括尿蛋白定性、尿相差显微镜、尿沉渣镜检和尿细菌检查。
尿蛋白定性主要是为了确定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蛋白质的出现可能是病理性的,如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等引起,也可能是生理性的,如大量运动、高蛋白饮食后。为了精确判断蛋白质的来源,可能需要进行肾脏彩超、尿蛋白分类、肾穿刺等检查。
尿相差显微镜则主要用于检查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如果发现红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可能意味着存在肾小球病变。
尿沉渣镜检和尿细菌检查可以揭示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或肾小球肾炎。如果检查结果显示细菌、白细胞计数升高,这可能表明存在细菌感染。而尿红细胞升高和尿潜血阳性则可能是肾小球肾炎的迹象。
建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尽快到医院接受详细检查,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