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5395次浏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和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感染等原因有关。
1、遗传:主要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编码基因ADAMTS13突变或缺失,致使相关酶活性下降或缺乏,进而出现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免疫功能异常:若是患者体内的ADAMTS13自身抗体或抗CD36自身抗体刺激内皮细胞释放过多的VW因子多聚体致使血栓形成,血小板消耗过多,进而会导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
3、感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致病微生物感染人体也可能会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分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需要针对疾病类型进行治疗。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遵医嘱采用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免疫球蛋白、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磷酰胺、环孢菌素、甲氨蝶呤等。
3、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应立即停用可疑的药物。若是感染所致,可以采用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类药物进行治疗。出血症状严重者,必要时可以输注血小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