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8
6915次浏览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特殊类型,是指在大脑半球深部出现多个微小梗死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没有明确的特征,但是患者一般会有语言障碍、共济失调、躯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异常等表现。
1、语言障碍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通常是由于脑部小动脉病变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局部缺血和缺氧,最终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并留下微小腔隙。如果脑组织缺血、缺氧时影响到控制语言中枢的神经功能,则会导致语言障碍。
2、共济失调
当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在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内囊等区域时,会影响肢体运动的协调性,导致患者共济失调,表现为上肢重、下肢轻,动作笨拙、不协调等。
3、躯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异常
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时,由于病变部位周围的脑组织供血减少或中断引起短暂的神经功能缺失,会表现为躯体某一部位的感觉减退或消失、肌肉无力、运动障碍等症状。
除了以上表现外,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还可能会引起吞咽障碍、发音困难。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可以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神经保护药和降纤药物,如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降纤酶等。急性期可以遵医嘱进行溶栓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颅内压高的患者需要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药物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和脑水肿。
2、介入治疗
若病变涉及到重要部位或者伴有颈动脉狭窄,可以采取介入治疗,如血管内支架置入。
3、手术治疗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清除形成栓子的动脉内膜上皮细胞和纤维蛋白,防止再次发生脑梗死以及减轻脑组织受损程度,达到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减压术、部分脑组织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
除了以上治疗外,还可以结合中医治疗,如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扩张。也可以使用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的中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