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5109次浏览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药物副作用、器质性心脏病、心外疾病等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原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例如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这些疾病通常与心脏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有关,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
2.不良生活方式
如经常熬夜、抽烟、酗酒、吸毒等,以及过度的剧烈运动、极限运动等,也可能诱发室速。
3.药物副作用
如使用可卡因、甲基苯丙胺等违禁药物,或使用某些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过量,也可能导致室速的发生。
4.器质性心脏病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患者,由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而影响心脏的自律性,导致室性心动过速。这类疾病是室速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更为常见。
5.心外疾病
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诱发室速。
二.治疗
1.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以纠正心室率,恢复正常心律,但需谨遵医嘱使用。
2.电复律治疗
当室性心动过速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时,必须得到及时纠正。此时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可用100~200J同步直流电复律。
3.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生的顽固性室速,可在电生理标测下行射频消融治疗。但该方法成功率低,容易复发。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选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其效果优于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ICD植入治疗亦可应用于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及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病人。
如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