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暴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这种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之一。
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随着身体衰老,骨代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钙吸收能力逐渐降低,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部位主要包括脊椎椎体压缩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等。脊椎压缩骨折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为身高变矮和驼背畸形。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尤其危险,因为髋部是人体承受体重的主要部位,一旦发生骨折,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易发生多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