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8
3718次浏览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性激素性脱发,是一种常见的脱发类型。
1、病因
主要与遗传因素、雄激素水平异常等有关。遗传因素在雄激素性秃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亲属存在类似情况,个体患病风险会增加。同时,体内雄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对雄激素过于敏感,会导致毛囊逐渐缩小,毛发变细、变软直至脱落。
2、症状表现
通常从前额两侧或头顶开始脱发,头发逐渐变得稀疏,发际线后移。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典型的“M”型或“O”型脱发,女性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多为头顶头发弥漫性稀疏。
3、诊断方法
医生一般会根据脱发的特征、家族史以及检查诊断雄激素性秃发。可能会进行激素水平检测等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脱发。
4、治疗措施
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常用的药物如非那雄胺(男性)、螺内酯(女性)等,可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减缓脱发进程并促进毛发再生。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减轻压力、避免过度烫染头发等,对改善病情也很重要。
5、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需遵医嘱规范使用,注意可能的副作用。治疗过程中需要耐心,因为毛发的生长周期较长,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效果。如果脱发严重影响外观,还可考虑毛发移植等其他治疗方法。
6、预后情况
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较好的控制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实现毛发再生。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病情严重,可能导致永久性脱发。
总之,雄激素性秃发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综合治疗和管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