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型尿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1-02

1907次浏览

管型尿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触诊

对患者进行视诊和触诊检查时,可以观察其皮肤有无水肿的情况,根据按压后的回弹情况,判断是否是凹陷性水肿。

2、听诊

对患者进行听诊检查时,能够了解其是否存在移动性浊音的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若正常尿内每10~20高倍视野看到一条以上或12h尿内超过5000条,则可以确诊管型尿。

2、血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以根据血液内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判断其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的情况。

3、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功能损伤的情况,有助于确诊疾病,同时明确病因。

4、尿细菌培养检查

患者进行尿细菌培养检查时,能够明确感染的致病菌,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能够清楚地显示肾盂、肾盏的情况,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区分。

2、ECT检查

ECT检查可以显示患者肾脏的滤过率、血管的灌注、肾小球的血液供应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情况,可以反映患者的肾功能。

3、静脉肾盂造影

患者能够根据造影剂的分布情况,观察肾盂肾盏的结构、形态等情况,明确尿路病变的特点和性质。

4、MRI检查

MRI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位置、性质以及先天发育情况,还能够辅助确诊肾肿瘤

四、病理学检查

对患者的肾脏进行病理活检时,可以确诊多种肾脏疾病,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一般是指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通常是指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以肾功能下降、代谢废物潴留、机体内环境紊乱为特征性表现的一种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肾炎
王洪霞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可以通过观察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判断是否得了肾炎。 1、观察症状 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疲倦、食欲不振、呕吐、高血压以及水肿等症状帮助诊断疾病。 2、实验室检查 通过进行尿液检查确定有无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异常表现,可以评估有没有肾炎。此外,可以通过肾功能检查判断肾脏有无损伤。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于评估肾脏大小、形态和结构特征等信息,通常采用超声、CT等技术进行。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诊断标准
王暴魁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一般指流行性出血热,其诊断标准包括流行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 1、流行病史 患者在发病前进入过疫区,且与啮齿动物存在接触史,特别是在受到啮齿动物排泄物污染的农田、林区、地下室等环境中有过活动史。 2、临床表现 患者具有急性发热,伴随肾功能损害的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高血压等。 3、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可以评估病情;而血清、血细胞和尿中检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原和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抗体,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尿常规可以查出慢性肾病吗
王暴魁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尿常规不可以直接检查出慢性肾病,但是尿常规检查结果有利于医生诊断慢性肾病。 尿常规检查中包括尿液的外观、理性参数以及尿液化学成分分析等项目,而慢性肾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尿比重下降等症状。所以,尿常规检查中红细胞阳性,常提示患者存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白细胞阳性以及颗粒管型多提示患者存在慢性间质性肾炎;嗜酸细胞阳性多提示患者存在药物引起的慢性肾间质损伤等。 如果患者怀疑自己有慢性肾病,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血、尿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性判断。
尿中有沉淀物是肾病吗
王暴魁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尿中有沉淀物可能是肾病,但不排除与其他因素有关。 临床上常见的肾病有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癌等,这些疾病可导致肾功能受损,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蛋白质尿或管型尿,这些物质可在尿液中形成沉淀。但是其他因素也可引起这种情况,比如尿道炎、膀胱炎、尿道结石、膀胱癌等。所以,不能单纯依据尿中有沉淀物这一症状来判断肾病。 患者出现尿中有沉淀物时,可以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病因,比如体格检查。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肾功能检查等。
膜性肾病有管型尿
王暴魁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膜性肾病一般不会出现管型尿。 管型尿是指尿液中出现由蛋白质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体,提示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存在病变。而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一般不会导致肾小管病变,所以不会出现管型尿。膜性肾病患者尿液一般以蛋白尿、血尿等为主要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高血压、水肿等症状。 膜性肾病患者日常饮食需保持清淡营养、低盐低脂,避免吃高脂、高钠、高钾的食物,防止加重肾脏负担。平时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肾病为什么会出现管型尿
刘文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肾病出现管型尿是不是会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异常有关。 临床上常见的引起管型尿的肾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此类肾病可导致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异常,进而使蛋白质在肾小管腔内凝聚、沉淀,引起管型尿。对于肾病引起的管型尿,患者应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肾病恢复后,管型尿也会逐渐消失。 患者平时可以吃些含有丰富的营养的食物,忌吃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高血压肾病的临床表现
刘文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高血压肾病可以分为良性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肾小动脉硬化,其症状是不是会高血压程度有关。 1、良性肾小动脉硬化 患者疾病早期一般会出现夜尿增多的症状,随肾脏进一步损伤可出现蛋白尿、血尿表现。 2、恶性肾小动脉硬化 患者短时间内血压一般会迅速升高,其舒张压可达到130mmHg及以上,并且通常会伴有眼底血管病变。由于肾脏短时间内急剧损伤,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症状。
只做尿常规可以查出肾炎吗
张昱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通常情况下,只做尿常规可以查出肾炎。 尿常规主要包括外观、比重、PH值、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肾炎疾病期间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异常的情况。所以,疑似存在肾炎疾病的患者,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炎症引起的尿液异常指标,帮助医生查出疾病。 建议明确患有肾炎的患者,需要到医院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免炎性刺激造成肾脏进一步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郝学喜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脏病变、神经精神症状、血液系统异常、免疫学异常、抗核抗体阳性等。 1.面部蝶形红斑 面部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较为典型的皮肤表现,通常分布于鼻梁和双颧颊部,呈对称性的红斑。 2.盘状红斑 表现为局限性的皮肤隆起红斑,上有鳞屑及角质栓。 3.光过敏 患者在晒太阳后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发红、瘙痒、皮疹等。 4.口腔溃疡 口腔或鼻咽部出现无痛性溃疡。 5.关节炎 可累及多个关节,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6.浆膜炎 如胸膜炎或心包炎,导致胸痛、呼吸困难或心慌等症状。 7.肾脏病变 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8.神经精神症状 如头痛、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等。 9.血液系统异常 如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10.免疫学异常 如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等多种自身抗体异常。 11.抗核抗体阳性 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血清学标志。 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方面,满足一定数量的标准即可诊断。但诊断过程需要专业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需与其他具有相似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和漏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郝学喜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黏膜表现、关节肌肉症状、肾脏损害、血液系统异常、心肺表现、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表现、其他等。 1.皮肤黏膜表现 如面部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特征,还可出现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脱发等。皮肤损害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提示疾病活动。 2.关节肌肉症状 多有关节痛、关节炎,可累及手指、腕、膝等关节,呈对称性、间歇性发作,常伴有肿胀和晨僵,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肌肉疼痛和无力也较常见。 3.肾脏损害 相当常见且严重,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等,甚至可进展为肾衰竭,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4.血液系统异常 常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贫血可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易导致感染风险增加,血小板减少可引起出血倾向。 5.心肺表现 可能有胸膜炎、心包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包积液等。肺部受累可导致间质性肺炎等。 6.消化系统症状 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出现肠系膜血管炎、腹膜炎等。 7.神经系统表现 可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出现头痛、癫痫、精神症状、周围神经炎等。 8.其他 还可能有眼部受累,如结膜炎、葡萄膜炎等,以及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蜡样管型尿见于什么病
王晓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蜡样管型尿多见于肾脏疾病,这种病变有可能是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出现蜡样管型尿时,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肾内科就诊,做好肾脏穿刺活检等相关检查,查明具体病因后对症治疗;必要时还要进行透析治疗甚至进行肾移植手术,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多喝水、多排尿。
颗粒管型尿见于什么病
孙先华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三甲
颗粒管型尿常见于肾脏疾病,比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这些肾脏疾病会导致肾脏的滤过功能异常,有大量的蛋白进入到尿液中,就容易形成颗粒管型,还伴有浮肿症状。如果只是偶尔出现颗粒管型尿,可能为生理性因素引起,比如剧烈运动、过量食用高蛋白食物等。
颗粒管型尿见于什么病
王帅 副主任医师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肾脏滤出的蛋白质以及细胞或者是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之后会形成管型。不同的肾脏疾病所形成的管形也并不完全一样。如果是颗粒管型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者是急性的肾小球肾炎的后期或者是由于药物重金属中毒,肾小管的损伤都容易引起颗粒管型出现。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是内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