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8960次浏览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胆汁排泄障碍等原因,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引起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一种疾病。
常见于同族免疫性溶血,如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等,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释放出过多胆红素。此外,血管外溶血,如头颅血肿、皮下血肿等,以及感染、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等也可引起胆红素生成增加。
如新生儿窒息、缺氧、酸中毒等可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能力。某些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半乳糖血症等,也可导致肝脏胆红素代谢异常。
还可由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胆道畸形引起,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反流进入血液,引起黄疸持续加重且不易消退。
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患儿出现嗜睡、拒奶、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听力及运动发育。因此,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儿的病情、胆红素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同时,密切监测黄疸的变化,定期复查血清胆红素水平,以确保黄疸逐渐消退,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