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9
1023次浏览
血糖超过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血糖升高即为高血糖。
长期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对血管的影响尤为严重,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的发生风险。高血糖还会损害肾脏,导致糖尿病肾病,严重时可发展至肾衰竭。此外,对眼睛也会造成伤害,引起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则可导致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一方面,遗传因素在高血糖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个体患病风险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重要原因,如长期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导致体重超标尤其是腹型肥胖,以及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此外,一些其他疾病如胰腺疾病等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从而引发高血糖。除了通过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外,还可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它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疑似高血糖或糖尿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首先是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运动量,保持适当体重;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必要时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同时,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高血糖对健康有很大危害,应重视血糖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