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16
4784次浏览
肱骨内上髁炎的治疗包括休息与制动,让肘部充分休息并适当固定;物理治疗,有热敷、冷敷、超声波治疗等;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但特殊人群需注意;康复训练,有伸展和力量训练;局部封闭治疗,抗炎止痛但特殊人群不适用;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患者,有相应手术方式及风险。
具体措施:减少肘部的活动,如避免长时间打字、提重物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前臂吊带将肘部悬吊起来,保持肘部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
物理治疗
热敷:
原理:通过热传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大多数人群,但对于有皮肤感觉障碍的人群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方法: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保持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冷敷:
原理:在急性期(通常是受伤后的48-72小时内),冷敷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冷敷的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
方法:使用冰袋包裹毛巾,敷在肘部,每次15分钟左右,每天3-4次。
超声波治疗:
原理: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适用于一般人群,但对于孕妇、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人群要谨慎使用。
操作: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炎症和疼痛,但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要严格遵循用药禁忌,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此类药物进行止痛,应先考虑非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
伸展运动:
原理:通过适度的伸展运动,增加肘部的柔韧性,预防肌肉粘连,促进康复。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
方法:缓慢屈伸肘关节,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3-4组;也可以进行手腕的伸展和屈曲运动,带动肘部的活动。
力量训练:
原理:增强肘部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肘部的稳定性,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对于不同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力量训练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
方法:可以使用轻量级的哑铃进行肘部的屈伸力量练习,每组进行8-12次,每天3组,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加重。
局部封闭治疗
原理:将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注射到痛点部位,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但对于有感染倾向、孕妇等特殊人群不适用。
操作: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注射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后要注意观察局部反应。
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肱骨内上髁炎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肱骨内上髁松解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